“租购同权”看上去很美

为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,广州(楼盘)市政府近日公布《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》,并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保障“租购同权”,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。

广州试水“租购同权”,一方面是为了落实与践行相关规定——国务院及住建部等部门曾多次发文,要求各地实行购租并举,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并将此作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。相关文件提出,要鼓励住房租赁消费,要保障承租人依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务。“租购同权”便是对此的积极响应。其初衷值得肯定。

另一方面,“租购同权”或意在给疯狂的学区房“降温”。近年来,由于房屋产权往往与教育等资源相挂钩,许多一二线城市的投机者不仅炒作学区房,甚至玩出“学区过道”等花样,学区房没有最贵、只有更贵,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不理性。如果实行“租购同权”,租户子女可能拥有读名校的机会,学区房的刚需购买者将会减少。

不过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“租”与“购”能否真的同权尚不好说,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面临诸多现实掣肘。首先,优质学区房的入学指标本就僧多粥少,学校或教育部门还推出了不少限制性政策,如落户年限、入学指标是否被使用等,购房入户家庭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就近入学,更不要说租房者。

其次,购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会容许租户与自己争抢入学名额吗?前不久,成都几个小区的业主为争一所小学的入学权,在网上展开“厮杀”,部分业主联合抵制低价楼盘的业主的孩子入读。广州“租购同权”之后,优质学位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,此类争抢入学名额的事件会不会愈演愈烈呢?

最后,对口优质教育资源,是学区房价格近年来屡创新高的关键原因。实行“租购同权”后,租住学区房的价值亦相应提高,势必导致房租水涨船高。在一二线城市房租与月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,“租购同权”后,学区房租金或全面超越月供,许多租房者可能觉得,寄人篱下不如买房安家。寄望“租购同权”给学区房降温,作用有限。

综上所述,对于“租购同权”不宜过于乐观,效果如何尚待观察。正如广州部分专家所言,学区房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资源的短缺或不平衡,治本之策是政府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,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。如果教育资源的供应不能持续增加,“租购同权”等政策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。